高雄音響展今4/14開跑 經發局:產業轉型提升薪資水平帶動消費

2022-04-14  16:09
瀏覽數: 
高雄音響展今4/14開跑 經發局:產業轉型提升薪資水平帶動消費

▲2022高雄國際HI-END音響大展今(14)起在高雄國賓大飯店盛大開展,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與主辦單位高雄市電器同業公會理事長夏惠屏為活動剪綵。(圖/高市經發局 提供)

ONnews夯新聞/編輯報導

2022高雄國際HI-END音響大展今(14)起在高雄國賓大飯店盛大開展,逾200個國內外知名品牌、在81個展房展出最新的頂級音響設備器材,預計吸引超過萬名各地樂迷聆賞。高市府經發局長廖泰翔參與開幕時除稱許高雄音響展是全台音樂人最重要的年度盛會與交流平台,也強調市長陳其邁上任積極招商引資可望創造上萬個百萬年薪高階工作機會,除提升薪資水平,更將有效帶動商業、服務業發展及消費。

▲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稱許高雄音響展是高雄和全台音樂人重要的年度盛會,未來盼藉由HI-END音響結合科技、手工藝,提供更好的聽覺饗宴。(圖/高市經發局 提供)

廖泰翔今在揭幕儀式上致詞時指出,台積電已於12日通過環評、預計6月建廠,市長上任後新增投資已近5千億,未來5年內高雄整體半導體和科技產業投資可觀,將創造超過4萬5千個高階就業機會,許多平均年薪都將突破百萬,高雄未來發展指日可待,也將創造更多高階商業和服務需求,薪資提升外溢效應會帶動商業、服務業、HI-END音響等第三級產業發展。

廖泰翔指出,去(110)年高雄營利事業銷售額首度突破5兆元,一舉達到5.5兆元,成長率高達23%更是全國第一,代表既有基礎產業持續成長,市府將在此基礎上持續推動產業轉型,招商引資帶來更多半導體、5G AIoT等高階就業機會,和業界一起努力讓高雄整體發展越來越好。

▲高雄市電器同業公會理事長夏惠屏指出,高雄國際HI-END音響大展與台北音響展並列為國內最具規模且定期舉辦的音響展,已連續20年於高雄國賓飯店舉辦,每年舉辦都吸引超過萬人購票參觀。(圖/高市經發局 提供)

高雄音響展主辦單位、高雄市電器同業公會理事長夏惠屏指出,高雄國際HI-END音響大展與台北音響展並列為國內最具規模且定期舉辦的音響展,已連續20年於高雄國賓飯店舉辦,每年舉辦都吸引超過萬人購票參觀,經統計有約15%是來自台中以北,今年展房多達81間,逾半是北部廠商專程南下參展,每年展房數都供不應求。

夏惠屏表示,今年高雄音響展仍匯集國際知名音響業者展示最新的頂級HI-END音響器材,包括B&W、T+A、Dynaudio、Burmester等,音響組合最高售價達2,000萬元,現場不僅有沉浸式體驗展房,還規劃一系列多達10場的音樂音響主題講座,開幕典禮也邀請在地古典吉他演奏家張皓翔演出,即日起至17日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展出,民眾可在捷運美麗島站搭乘免費接駁車到現場購票入場。

高雄市電器同業公會音響專業委員會主委黃裕昌則指出,高雄音響展的舉辦以「聲音的文化」為核心,2010年開始推出特地委託國內外知名音樂家錄製的大展專輯CD,2014年開始發行黑膠,其中不乏高雄在地音樂家演出,或者是在高雄文化中心、音樂館錄製,積極支持本地音樂家,多年來已是高雄音響展的特色,紀念CD與黑膠甚至吸引海外樂迷爭相購買。

▲今年高雄音響展仍匯集國際知名音響業者展示最新的頂級HI-END音響器材,包括B&W、T+A、Dynaudio、Burmester等,音響組合最高售價達2,000萬元,經發局長廖泰翔也現場體驗沉浸式體驗展房。(圖/高市經發局 提供)

主辦單位表示,大會紀念CD、鋼琴家胡?云的《秋日‧蕭邦》專輯,是由與高雄音響展合作多年的錄音師徐育聖精心錄製,為史坦威鋼琴國際藝術家胡?云於台北國家演奏廳的音樂會實況,母帶則由洋活音樂王秉皇進行後期製作,只要是展覽期間購票觀展至會場指定地點即可免費獲得。主辦單位並預告,因高雄國賓飯店將整建,本屆將是高雄國賓音響展最終回,明年起音響展將移師高雄圓山飯店舉辦。

經發局指出,高雄音響展為國內最具規模的兩大音響展之一,憑藉獨到的展覽規劃成功吸引中、北部音樂愛好者及廠商南下參展,四天展期可望帶來可觀會展商機。此外,市長陳其邁上任後積極推動高雄會展聯盟,整合軟硬體產業鏈並辦理系列體驗之旅活動,而高雄無論是交通、場域和觀光資源等條件都是舉辦國內外大型活動首選,歡迎各界踴躍洽詢高雄會展辦公室07-2620062。

 

電話:
07-5854681
地址:
高雄市鼓山區明誠三路677號4樓
客服:
service@onnews.tw

關於夯新聞

夯新聞 ONnews秉持傳遞正向訊息、提升能量報導各界善良之心、響應關懷弱勢精神,期盼與您共同攜手促進社會更加祥和美好。

Copyright © 2018 夯新聞ONNEWS
https://www.onnews.tw 版權所有


新聞首頁 市政民生 醫療環衛 生活消費 道路交通 文化教育 產業財經 兩岸國際 政壇動態 影音新聞